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还有一类任务是之前的资源不能满足的,即一次性任务。例如常见的计算任务,只需要拿到相关数据计算后得出结果即可,无需一直运行。而处理这一类任务的资源就是 Job。
Job 会创建一个或者多个 Pod,并将继续重试 Pod 的执行,直到指定数量的 Pod 成功终止。 随着 Pod 成功结束,Job 跟踪记录成功完成的 Pod 个数。 当数量达到指定的成功个数阈值时,任务(即 Job)结束。 删除 Job 的操作会清除所创建的全部 Pod。 挂起 Job 的操作会删除 Job 的所有活跃 Pod,直到 Job 被再次恢复执行。
一种简单的使用场景下,你会创建一个 Job 对象以便以一种可靠的方式运行某 Pod 直到完成。 当第一个 Pod 失败或者被删除(比如因为节点硬件失效或者重启)时,Job 对象会启动一个新的 Pod。
下面来看一个 Job 的资源定义,其中 Kind 和 metadata.name 是资源类型和名字就不再解释,completions
指的是会创建 Pod 的数量,每个 pod 都会完成下面的任务。parallelism
指的是并发执行最大数量,例如下面就会先创建 3 个 pod 并发执行任务,一旦某个 pod 执行完成,就会再创建新的 pod 来执行,直到 5 个 pod 执行完成,Job 才会被标记为完成。
经过前面的教程,想必你已经对 kubernetes 的使用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前面教程中提到的所有资源,包括用 pod
, deployment
, service
, ingress
, configmap
,secret
所有资源来部署一套完整的 hellok8s
服务的话,难道需要一个一个的 kubectl apply -f
来创建吗?如果换一个 namespace,或者说换一套 kubernetes 集群部署的话,又要重复性的操作创建的过程吗?
我们平常使用操作系统时,需要安装一个应用的话,可以直接使用 apt
或者 brew
来直接安装,而不需要关心这个应用需要哪些依赖,哪些配置。在使用 kubernetes 安装应用服务 hellok8s
时,我们自然也希望能够一个命令就安装完成,而提供这个能力的,就是 CNCF 的毕业项目 Helm。
就单个编码A:00而言,其码距为1,因为其只需要改变一位就变成另一个编码。在两个编码中,从A码到B码转换 所需要改变的位数 称为码距离,如A:00 要转换为B:11,码距为2。一般来说,码距越大,越利于纠错和检错。
在编码中增加1位校验位来使编码中1的个数为 奇数(奇校验) 或者 偶数(偶校验),从而使码距变为2。奇校验可以检测编码中的 奇数个数据位 出错,既当合法编码中的 奇数位 发生错误时,既编码中的1变成0或者0变成1,则该编码1的个数的奇偶性就发生了变化,从而检查出错误,但无法纠错
CRC只能 检错 ,不能 纠错,其原理是找出一个能整除多项式的编码,因此首先要将原始报文除以多项式,将所得的余数作为校验位加在报文之后,作为发送数据发给接收方。
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系统由五大部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并称为 中央处理单元,既 CPU。
CPU:由 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 和 内部总线 组成。实现 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处理 功能。
运算器: 由 算术逻辑单元ALU(实现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累加寄存器AC(运算结果或源操作数的存放区),数据缓冲寄存器DR(暂时存放内存的指令或数据) 和 状态条件寄存器PSW(保存指令运算结果的条件码内容,如溢出标志等) 组成。执行所有的 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执行所有的 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如与、或、非、比较等。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既内存,容量小,速度快,临时存放数据)和 外部存储器(既硬盘)、光盘等(容量大,速度慢,长期保存数据)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并称为 外设
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都是通过 中断的原理 来实现控制,点击后粗发**中断**,首先进入 中断处理器。
主机:CPU(运算器、控制器) + 主存储器